
“昏灯掩卷不胜悲”是陈寅恪的诗作。陈寅恪(1890年7月3日—1969年10月7日),字鹤寿,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、古典文学研究家、语言学家、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。
陈寅恪与叶企孙、潘光旦、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,与吕思勉、陈垣、钱穆并称为“前辈史学四大家”。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、香港大学、广西大学、燕京大学、中山大学等。
《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》
作者:陈寅恪
我行都在简斋诗,今古相望转自疑。
只谓潭州烧小劫,岂知扬獠舞多姿。
还家梦破恹恹病,去国魂销故故迟。
谁挽建炎新世局,昏灯掩卷不胜悲。
创作背景: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陈寅恪自香港逃难去桂林,途中于1942年6月经过其出生之地长沙,刚过“文夕”大火的长沙还是一片废墟,陈寅恪心中的郁结,一触即发。
-
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抒发了作者无奈、哀伤的思想感情,这句话的意思是那花儿落去,我也无可奈何。“无...
2020-03-19 14:59
阅读全文>>
-
氨气的密度为0.771g/L。氨气是一种无机物,化学式为NH3,无色、有强烈的刺激气味。氨气常...
2020-09-21 11:12
阅读全文>>
-
《清平乐》大结局剧情介绍:赵祯从崇政殿出来后,得知消息的董秋和找到了赵祯,向赵祯提出要兑现当年...
2018-06-28 15:36
阅读全文>>
-
五个认同是指: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。“五个认同”...
2018-06-28 15:36
阅读全文>>
-
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壮族。壮族,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。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、云南省文山壮...
2018-05-18 15:36
阅读全文>>
-
世界上不存在警笛头。警笛头是一个对人类充满敌意的神秘生物以及都市传说,由艺术家特雷弗·亨德森(...
2018-05-08 15:36
阅读全文>>